问一下如果原盘是30fps,BDRip是60fps有意义吗
就是vmoe制作的几个magical mirai2014有30fps AAC的和60fps FLAC的,AAC和FLAC的区别还是能听出来的,但是帧数有很大区别吗,尤其是在原盘30fps的情况下体积大了不少,cpu和gpu使用率也高了不少,这样做有意义吗 本帖最后由 boday 于 2016-2-7 17:25 编辑
意义是有的,但是不是人人都需要/认可。
这个问题其实等同于:svp 到底有没有意义?在片源基础上插入过渡帧会大幅提高画面的流畅度,但也有副作用,首先过渡帧算法不可能完美,动画类视频补出烂帧的几率不小,其次是可能破坏片子本身想要表达的效果(比如制作时刻意想营造的抖动感)。
这个和音频还不一样。如果你拿有损格式的音频转成无损格式,听感是不会有提高的。
至于视频帧率要多高才算够高,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有兴趣的可以读读这个文章,讨论得很全面。
http://www.100fps.com/how_many_frames_can_humans_see.htm
单就我们看动画这一情境来说,60 fps 其实都还不够。 本帖最后由 LittlePox 于 2016-2-7 11:44 编辑
楼上答案虽然没有说错什么,但是有很强的误导性,因为:
SVP的60p是通过算法将24p/30p插值出来的60p,而30fps蓝光制作成60p 是因为蓝光中每秒就有60场原生的图片,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制作流程和原理
关于这点我曾经在https://share.dmhy.org/topics/vi ... 80p_HEVC_BDRip.html
里和某小白撕逼过,而且我有打算下一部vcb-s的科普贴讲述这点。
目前我的回答是:有,而且很有必要,因为这就是原盘中自带的时间高频信息。只不过:
1. 播放压力很大,特别是配合HEVC
2. 前提是,制作者真的正确判断了原盘类型。30fps的蓝光原盘可能应该做成24p/30p/60p,这是看源的类型而定的。如果应该做成24p/30p的做成了60p那就呵呵了
3. 在极低的码率下,60p会造成码率分配不合理,因为较多的码率会被投入空间编码复杂度。 而30fps蓝光制作成60p 是因为蓝光中每秒就有60场原生的图片,
原来是这样。那么我上面就不能说等同于 svp 了,完全是两回事。 这锅给我扣的。。。 声明一下,在正经bdrip中,Vmoe没有用,也绝对不会用svp进行处理。同时,分辨率,帧率,体积,字幕类型都是有过考虑的。去年magical mirai 2014是1080 30的avc高压处理,今年是1080 60的hevc处理,混合码率定位约7k。再怎么说不会乱来,svp这种东西我们不会用的。 本帖最后由 gzl6899 于 2016-2-13 10:20 编辑
Evalyn 发表于 2016-2-8 21:30
这锅给我扣的。。。 声明一下,在正经bdrip中,Vmoe没有用,也绝对不会用svp进行处理。同时,分辨率,帧率 ...
我并没有扣锅啊。。。我问的是一个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原盘30fps但是压制后是60fps的意义,贵组压制的演唱会是举得一个例子。。。望您不要介意。 LittlePox 发表于 2016-2-7 11:43
楼上答案虽然没有说错什么,但是有很强的误导性,因为:
SVP的60p是通过算法将24p/30p插值出来的60p,而30 ...
不知怎麼翻到這篇,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事實上我覺得 dmhy 上那位仁兄講得並不算錯,當然 LittlePox 講的部分大部分都正確,但有些地方跟我的認知還是不太一樣
(以下所說的 30 跟 60 應該全都換成 29.97 跟 59.94 才正確,以 30 跟 60 稱呼只是為了打字方便而已)
30p 跟 60i 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它們的差異主要是發生在拍攝的時候
30p = 每秒拍出 30 張 1920x1080 完整畫面 (稱為幀 = frame),每一張畫面之間,相隔 1/30 秒
60i = 每秒 60 張 1920x540 半張畫面 (並不是上半+下半,而是隔行,前一張是單數行(1,3,5,....1079 行)的畫面,後一張是偶數行 (2,4,6,...1080行)的畫面
這看似半張的畫面,通常稱為場 ( = field, 單數行組成的畫面叫 top field / 偶數行叫 bottom field),每個場的解析度為 1920 x 540
而場跟場之間,時間相隔 1/60 秒,比 30p 的幀跟幀間的時間差比,快了一倍
要「還原」成 60p 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原生畫面就已經丟失了一半的畫面 (這張丟了單數行,下張丟了偶數行,再下張又丟了單數行....)
要「運算」成 60p 當然是可能的,但那就跟補幀的做法類似,是用前後幀去運算不存在的畫面出來
補幀補的是整張 1920x1080 的假畫面,而 60i -> 60p 是補了一半 1920x540 的假畫面,差別只是這樣而已
還原成 30p,然後把那 1/60 時間差所造成的交錯部份消除掉,這才是播放 60i 原本被預期會採取的作法
所以一般 60i 是「還原成 30p」,再加上去交錯處理 (deinterlaced),並不會被預期「還原成 60p」
60i 的畫面資訊量 = 每秒 60 * 1920 *540 * bit 數
30p 的畫面資訊量 = 每秒 30 * 1920 * 1080 * bit 數,這跟 60i 的資訊量是一樣的,只差在取樣時間不同,所以才會造成畫面交錯
60p 的畫面資訊量 = 每秒 60 * 1920 * 1080 * bit 數
60i 跟 60p 的畫面資訊量差了兩倍,當然不可能有所謂「60i 還原成 60p」這種事情,但把 60i 「運算成」60p 當然有可能
而這種 60p,每一張畫面都有運算的假資料在,而補幀是 2 真畫面 3 假畫面,或 1 真 1 假,真假畫面交錯
60i -> 60p 跟補幀這兩種作法,其實是殊途同歸的,都是想計算出不存在的畫面資訊,提升整體的觀賞體驗
以提升觀驗為前提,把 60i 的源運算成 60p,這當然沒什麼問題
但如果說 60i -> 60p 才正確,60i -> 30p 是錯誤,因為會丟掉一半的資訊,這種說法就有很大問題了....
因為事實上並不是 30p 會丟掉 60i 一半的資訊 (X),反而是 60i -> 60p 製造了一倍的資訊出來吧 (O)
我觉得没有必要 本帖最后由 LittlePox 于 2020-5-11 11:53 编辑
tonyhsie 发表于 2020-5-11 08:00
不知怎麼翻到這篇,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你这段推论中最大的问题是:
60i和30p虽然在“资讯量”上一样
但是这俩是完全不同的结构
60i是时间上不妥协,空间上打5折。
30p是时间上打5折,空间上不妥协。
“還原成 30p,然後把那 1/60 時間差所造成的交錯部份消除掉,這才是播放 60i 原本被預期會採取的作法”
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美好想法,实际播放中根本无法做到。因为空间上丢失的信息无法通过时间上的富余来弥补;空间上丢失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插值(1920x540 -> 1920 x 1080)来处理。
尽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数据量,60i和30p是没有办法直接互转的
尽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数据量,60i和30p是没有办法直接互转的
尽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数据量,60i和30p是没有办法直接互转的
重要的话说三遍。那么60i怎么转成30p呢?
1.60i -砍掉一半-> 30i - 运算拉升 -> 30p (先在时间上打5折,再把空间上翻倍)
或者2.60i -运算拉升-> 60p -砍掉一半-> 30p (先在空间上翻倍,再把时间上打5折)
既然空间上运算翻倍不可避免,那我们可以选择时间上不打折,即:
60i -运算拉升-> 60p
本帖最后由 tonyhsie 于 2020-5-12 02:54 编辑
“還原成 30p,然後把那 1/60 時間差所造成的交錯部份消除掉,這才是播放 60i 原本被預期會採取的作法”
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美好想法,实际播放中根本无法做到。因为空间上丢失的信息无法通过时间上的富余来弥补;空间上丢失的信息必须通过空间插值(1920x540 -> 1920 x 1080)来处理。
我想你誤解了我的說法
「通过时间上的富余来弥补」<= 這並不是我原文的意思
一般對 60i 的處理,本來就是把兩張不同時間的 1920x540 fields 合併成單張 1920x1080 frame,再來做處理 (60 fields -> 30 frames)
這過程你稱之為「空间插值」,但我倒覺得是「合併 fields」
尽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数据量,60i和30p是没有办法直接互转的
尽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数据量,60i和30p是没有办法直接互转的
尽管看上去都是一样的数据量,60i和30p是没有办法直接互转的
這前面我也講得很清楚了,沒想到連這也必須還要澄清,有點遺憾
1.60i -砍掉一半-> 30i - 运算拉升 -> 30p (先在时间上打5折,再把空间上翻倍)
或者2.60i -运算拉升-> 60p -砍掉一半-> 30p (先在空间上翻倍,再把时间上打5折)
既然空间上运算翻倍不可避免,那我们可以选择时间上不打折,即:
60i -运算拉升-> 60p
1. 根本是完全錯誤的推論,事實上的確是有這種丟棄一半畫面,單純只把 1920x540 的 field resize 成 1920x1080 frame 的作法
但這並不是一般播放器 (不管硬體、軟體、或是 TV) 最普遍採用的作法;相反的,一般沒人會用,(除非有現實因素的考量)
你不能推論所有由 60i -> 30p 的成果影片/播放結果,全都是由來源的單一 field 來拼揍出成品的單一 frame,在過程中丟掉了一半的 field
2. 問題就在於「運算拉升」 這東西代表了什麼?如何從 1920x540 的單一 filed 無痛升級成 1920x1080 的單一 frame?
基本上 60i -> 30p 本來就是從前後兩個 1920x540 的 field 來拼揍出 一張 1920x1080 的 frame ,而單純拼揍不作任何處理
就會像這樣
field 1
https://www.100fps.com/1.jpg
field 2
https://www.100fps.com/2.jpg
單純合併 field 1 & 2,得到 frame 1
https://www.100fps.com/1a2.jpg
這時再作 deinterlace,就是一般 60i -> 30p 的作法
你所謂的「先拉升,再砍半」這種說法我還是第一次聽到
我不確定你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樣子的處理方式
如果你指的是「先把 1920x540 的單一 field 通通 resize 成 1920x1080 變成 frame,然後再捨棄其中一半的 frame,讓 fps 減半」的作法
那就完全是對現行 60i -> 30p 的一種誤解了
如果不是這樣,那也請你略述一下,何謂「先拉升,再砍半」?
在這之前,或許可以先參考 https://www.100fps.com/ 然後我們再繼續討論會比較快得到共識
題外話,我 2003 年開始作壓製,2006 年自己寫過 MPEG-1 decoder,實作過把 MPEG 檔案轉換成畫面影像的過程
在影像處理這個領域裡,應該還是有資格聊上幾句的
不敢說我的理解就一定完全正確無誤,或許一樣也有問題,大家切磋互補不足就是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