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6-12-31 01:33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星辰大海
- 积分
- 2969844
|
不知怎麼翻到這篇,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事實上我覺得 dmhy 上那位仁兄講得並不算錯,當然 LittlePox 講的部分大部分都正確,但有些地方跟我的認知還是不太一樣
(以下所說的 30 跟 60 應該全都換成 29.97 跟 59.94 才正確,以 30 跟 60 稱呼只是為了打字方便而已)
30p 跟 60i 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它們的差異主要是發生在拍攝的時候
30p = 每秒拍出 30 張 1920x1080 完整畫面 (稱為幀 = frame),每一張畫面之間,相隔 1/30 秒
60i = 每秒 60 張 1920x540 半張畫面 (並不是上半+下半,而是隔行,前一張是單數行(1,3,5,....1079 行)的畫面,後一張是偶數行 (2,4,6,...1080行)的畫面
這看似半張的畫面,通常稱為場 ( = field, 單數行組成的畫面叫 top field / 偶數行叫 bottom field),每個場的解析度為 1920 x 540
而場跟場之間,時間相隔 1/60 秒,比 30p 的幀跟幀間的時間差比,快了一倍
要「還原」成 60p 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原生畫面就已經丟失了一半的畫面 (這張丟了單數行,下張丟了偶數行,再下張又丟了單數行....)
要「運算」成 60p 當然是可能的,但那就跟補幀的做法類似,是用前後幀去運算不存在的畫面出來
補幀補的是整張 1920x1080 的假畫面,而 60i -> 60p 是補了一半 1920x540 的假畫面,差別只是這樣而已
還原成 30p,然後把那 1/60 時間差所造成的交錯部份消除掉,這才是播放 60i 原本被預期會採取的作法
所以一般 60i 是「還原成 30p」,再加上去交錯處理 (deinterlaced),並不會被預期「還原成 60p」
60i 的畫面資訊量 = 每秒 60 * 1920 *540 * bit 數
30p 的畫面資訊量 = 每秒 30 * 1920 * 1080 * bit 數,這跟 60i 的資訊量是一樣的,只差在取樣時間不同,所以才會造成畫面交錯
60p 的畫面資訊量 = 每秒 60 * 1920 * 1080 * bit 數
60i 跟 60p 的畫面資訊量差了兩倍,當然不可能有所謂「60i 還原成 60p」這種事情,但把 60i 「運算成」60p 當然有可能
而這種 60p,每一張畫面都有運算的假資料在,而補幀是 2 真畫面 3 假畫面,或 1 真 1 假,真假畫面交錯
60i -> 60p 跟補幀這兩種作法,其實是殊途同歸的,都是想計算出不存在的畫面資訊,提升整體的觀賞體驗
以提升觀驗為前提,把 60i 的源運算成 60p,這當然沒什麼問題
但如果說 60i -> 60p 才正確,60i -> 30p 是錯誤,因為會丟掉一半的資訊,這種說法就有很大問題了....
因為事實上並不是 30p 會丟掉 60i 一半的資訊 (X),反而是 60i -> 60p 製造了一倍的資訊出來吧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