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hsie 发表于 2020-5-12 02:52
我想你誤解了我的說法
「通过时间上的富余来弥补」 30 frames)
我想我们的冲突点是:
這過程你稱之為「空间插值」,但我倒覺得是「合併 fields」
“這時再作 deinterlace,就是一般 60i -> 30p 的作法”
多数人的理解中,反交错的流程,就是把60i中30组上下场,每一组从两张1920x540的画面,合并成1920x1080的画面。
重点是,反交错究竟是怎么把满天拉丝的60i转为30p的?不打开这个黑匣子,就无从理解我上面说的话。
压片和播放中的反交错滤镜怎么实现,有多种方法,用的最多的基本是这么两种流程:
1. 把下半场(或者上半场)通通舍弃,然后把剩余的上半场(或者下半场),用类似nnedi3的放大算法做倍高拉升。代表性滤镜:nnedi3/eedi2/eedi3/sangnom。每秒60场先被砍为30场(1920x540),再插值放大到30帧(1920x1080)
在100fps.com里这对应的是Discarding Fields Single Field Mode。 区别在于100fps.com把放大的步骤写到了回放中:You need to resize the movie during play, so you need a faster processor. 考虑到一般播放器无法做到实时nnedi3级别的放大,因此我们在预处理时候做了这个步骤。
2. 把上下半场都插值拉升,得到60张1920x1080的画面,再对画面进行防抖动等时域上的平滑处理。每秒60场被放大到60帧,再看情况决定要不要砍掉一半帧。代表性滤镜:QTGMC。在100fps.com里这对应的是Motion compensation。 如果在此基础上,把60帧每两帧删掉一帧(QTGMC里开fps_divisor=2),就是我之前说的“先拉升,再砍半”。一般处理中,这样是为了兼容需要单倍帧率反交错的场景。经过时域处理和动态补偿的画面,即使砍帧,效果也一般好于前一种做法。
以上两种方法,不折不扣的是在“空间插值”。至于“合并fields",100fps里提到两种方法:blending fields或者adatpive deinterlacing。
这两种方法早早地就在DVD时代被淘汰了。原因:效果太差。满屏幕blending,动态场景糊成一团。
因此,效果好的反交错滤镜,没有其他已知的方法了。我的知识范围内,基本所有的效果好的硬件反交错、非编自带的反交错,都是基于相似的原理,即反交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场做拉升。其他算法要么在播放时候拉回去,类似100fps.com里提到的resizing down;或者出来的画面根本没法看,比如blending。
拉升算法不一而足,从最朴素的双立方,到高级的神经网络放大都有。目前压制用的多数是nnedi3,基于神经网络。
如果接受了“效果好的反交错算法,不可避免的要拉升场”这个结论,就不难理解60p的优越性了。这里不再赘述。
好专业的讨论……我看呆了…… {:4_684:}看到两个大佬讨论起来 完全没看内容 赶紧往下拉看谁吵赢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