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aru 发表于 2025-4-17 19:59:41

本帖最后由 nyaru 于 2025-4-17 20:03 编辑

hsmms 发表于 2025-4-17 19:49
同样片源

你的看上去就是糊

我知道了,原因是使用了NGU后需要左上各偏移0.5像素,而我使用了Bilinear,换了Catrom就好了,锐度回来了和nnedi3一样但效果还是不如nnedi3.

这就是为什么压制组都用nnedi3和artcnn,其它的算法都算不上有多优秀,而且问题会更严重

FwQBZ8ay 发表于 2025-4-17 20:00:53

本帖最后由 FwQBZ8ay 于 2025-4-17 20:03 编辑

artcnn占用太大了

hsmms 发表于 2025-4-17 20:54:57

nyaru 发表于 2025-4-17 19:59
我知道了,原因是使用了NGU后需要左上各偏移0.5像素,而我使用了Bilinear,换了Catrom就好了,锐度回来了 ...

我认为两者考虑的因素完全是不同的,压制的时候由于已经处理好瑕疵问题了,这时候拉升算法只要保证不额外产生瑕疵就行。而普通用户面对的是各种参差不齐的片源质量,这时候ARTCNN就不适合了(在我这里测试当中部分片源使用artcnn存在线条锐化过度问题),并且拉升算法还要考虑去瑕疵问题,这时候就拉升算法就一定要有去瑕疵能力并且尽可能不破坏片源本身,这时候nnedi3就不适合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无聊重新对比了一些放大算法的表现